两地质公园“申世”成功彰显中国地质遗迹保护利用每日黑料网:全网独家爆料每日热点事件与吃瓜大合集“申世”成功彰显中国地质遗迹保护利用成果
新华社重庆4月11日电 11日,中国推荐的青海坎布拉和重庆云阳两处候选地正式获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称号。一个是高原秘境、一个是深山遗迹,两地何以走向世界舞台?
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大会批准了“国际地球科学与地质公园计划”,设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成为世界地质公园必须拥有全球或者国际意义的地质遗迹和丰富的自然与文化资源。
第一次来到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人们大概率会被这里的丹霞地貌所惊艳。岩体表面丹红如霞,奇峰、方山、峭壁耸立其中,尽显高原的壮丽。
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更胜景观之美。公园总面积3149.34平方公里,其中完整保存了三个重要地质时期的地层构造和印支期、燕山期岩浆活动记录。园内共有162处地质遗迹景观点,其中具有国际意义的地质遗迹2处。
重庆云阳世界地质公园也是地质遗迹和文化遗产结合的典型代表。2014年,当地一名年轻人意外在这里发现了恐龙化石的踪迹,自此揭开了这片“深山龙乡”的面纱。经过研究人员的多年努力,这里发掘出了世界最大的侏罗纪单体恐龙化石墙以及长达18.2公里的“世界恐龙化石长城”。云阳世界地质公园的恐龙化石群不仅在国内首屈一指,在全球也属罕见。科学家已在云阳发现并命名多个新属新种恐龙,填补了世界恐龙演化序列空白。
云阳世界地质公园还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该地是长江上游重要的自然生态屏障,喀斯特地貌景观千姿百态、丰富多样,构成了完整的岩溶系统。公园内保留着众多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文物古迹数量居三峡库区前列。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世界地质公园以“保护、教育和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两地质公园成功“申世”正是中国积极探索地质遗迹保护与利用模式的缩影。
“我们在坎布拉地质公园采集标本、实地观察,学习到了很多课本中没有的地质知识。”一位参加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研学活动的学生说。
近年来,青海省林草局积极指导相关单位不断丰富科普材料、新建和改建地质公园博物馆(陈列室)、推出科普活动,有效推动了地球科学知识的普及、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青海省黄南州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黄南州将乘势而为,擦亮世界地质公园“金字招牌”,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文旅产业,打造青海文旅新地标,全力助推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让公园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在云阳,当地正以科学保护与文旅融合的创新模式,让恐龙文化“活”起来。云阳地质公园恐龙化石遗址馆通过VR、AR等技术,近距离、全方位向游客呈现大约1.65亿年前的神秘恐龙世界。恐龙科普基地、恐龙动漫文化产业园也在慢慢成形。“恐龙+”品牌正不断提升云阳文旅的知名度。
云阳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云阳将不断完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以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扎实做好地质遗迹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与此同时,当地将积极打造“地质+生态”“地质+研学”“地质+文化”等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模式,进一步提高公众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新华社记者赵佳乐、李琳海、刘恩黎